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高校科研之力赋能鄂尔多斯市产业转型升级,8月21日,我院固废全量资源化工程应用研究院潘爱芳院长带领科研团队赴鄂尔多斯市,参加“鄂尔多斯产业‘链’上人才: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闻何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图1),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秀玲,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明高等参加活动。

活动设置合作项目签约、院士工作站与重点实验室授牌、人才科创飞地揭牌、“技术攻关需求”和“可落地转化成果”双向发布等环节。集中促成包括我校“高铝煤基固废制备冶金级氧化铝新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在内的8项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图2)、4家院士工作站与4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授牌以及3个“科创飞地”落地。市科技局三级调研员王所豪面向制造业、能源、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布“技术攻关需求”清单。其中,鄂尔多斯对粉煤灰、煤矸石等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的迫切需求,与我院“高铝煤基固废制备冶金级氧化铝”新技术开发项目高度契合。项目落地有助于解决当地煤基固废无害化、减量化与高值化利用难题,开启校企合作共赢新局面,为鄂尔多斯地区打造千亿级氧化铝产业集群提供科研支撑(图3)。

签约完成后,8月22日,我院潘爱芳教授科研团队与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明培、总工程师张弦等在研究院会议室进行了深度交流(图4)。王明培院长高度评价团队在煤基固废全量资源化领域的技术成果,对其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给予充分肯定。继前期就粉煤灰飞灰资源化利用达成技术共识后,双方进一步聚焦粉煤灰与煤矸石全量高值化利用,并就下一阶段联合攻关、示范线建设及市场拓展达成广泛共识,为共同打造自治区“无废城市”标杆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我院固废全量资源化科研团队秉持“高效资源化、减量化、协同生态修复”理念,自2006年起开始从事煤基固废全量资源化高效利用研究,创新提出“取沙留金”固废资源化颠覆性技术,实现煤基固废中基础组分与关键元素的全量高效利用。历经近20年的持续研究,解决了煤矸石、粉煤灰、赤泥、冶炼渣、低品位矿、复杂矿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等多种固废在综合利用及资源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该技术通过冶金学、地质学和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创新,将煤矸石中的“沙”,硅铝等基础组分转化为硅胶、水玻璃和净水剂等产品,同时将剩余的“金”富集提取战略稀缺资源,真正达到吃干榨净的效果。科研团队先后对30多种类型的固废,进行了中试或小型工业化试验,均获得成功。已开展工业化试验20余次,获得32项固废全量资源化高效利用发明专利,8项正在实审中。经中科院陕西分院组织专家评定,成果据国际领先水平。2025年,在秦汉新城建设年处理2000吨固废全量资源化利用工业试验基地(图5),通过模拟生产场景,验证技术规模化稳定性、经济性与环保性,为工艺优化、设备选型及产业化提供核心数据与工程实践依据,推动技术从试验迈向工业化。依托科研优势,团队将与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携手,加速推动自主研发的煤基固废全量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建设,并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全面提速成果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