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我校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草堂校区“生态定位观测与实验教学基地生态定位观测与实验教学基地”开展植树教育活动。交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思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达良俊教授,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以及未来技术学院2023、2024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活动。


到达草堂基地后,达良俊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基地“异龄-复层常绿落叶混交林”近自然生态的理念,并结合现场种植实践进一步开展科普教育,介绍了本土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等,王晶懋副教授阐述了基地前期筹备工作及设计思路。

随后,全体人员开展了热烈地植树活动,在次生林区(F)区种植了蒙古栎、辽东栎、山桃、山核桃、元宝枫、山樱桃等苗木,共计43株。

据悉,交叉创新研究院草堂校区生态基地建于2024年,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927m2,采用“异龄-复层常绿落叶混交林”近自然生态改造修复模式改良,本土植物约50余种,旨在通过人工组构加速群落正向演替,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校园“生命地标”。近期,研究院将依托本基地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共同揭牌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与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加强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林业技术大学科研合作,引进国际高水平科研团队共同推进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围绕“绿色+、国际+”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