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我校“前沿交叉学术讲座”第二十三讲在雁塔校区东阶302教室举行。本期特别邀请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元教授来校交流,交叉院院长张聪惠教授出席讲座,讲座由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达良俊教授主持。

刘宝元教授以“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文明”为题,介绍了人类历史中的河流灾害,如巴比伦的消亡、古楼兰的衰亡,深入探讨了黄河泛滥的历史和成因,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的一系列治理对策,展望了未来黄河治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校内师生围绕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偿费等问题,与刘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生态学、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等专业师生共50余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结束后,刘宝元教授与达良俊教授以及生态院全体科研人员进一步探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等问题,并对青年教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做了指导。
主讲人简介

刘宝元,1958年生,土壤学博士,北京师范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先后担任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水土保持学会副主席、《地理学报》副主编、《水土保持学报》主编、《Catena》副主编和《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主编。长期从事土壤侵蚀监测、模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金、重点研发等项目及“973”课题等10余项。研发了中国土壤侵蚀模型,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作为全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指定模型,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设计并主持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普查(2012),编制了中国土壤侵蚀数字图集,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一等奖(第一);建立了黑土农地侵蚀模型,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SL449-2009)》采用;发明了风蚀测量方法风蚀圈,攻克了国际风蚀测量世纪难题;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80(第一或通讯4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