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于十三朝古都西安,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具有125年的办学历史和65年的并校史,是我国著名的土建“老八校”之一和原冶金部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获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教育部、住建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为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设立了优秀青年学者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计划,聚焦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博硕导聘任中淡化资历,注重绩效;同时设有高水平科技、教学成果奖励,鼓励产出、助力成长;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具有优质师资和教学水平,全程解决在职期间子女入托入学。
二、交叉创新研究院简介
交叉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院”)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贯彻“11445”发展战略,于2021年12月成立的学校直属、独立运行的跨学科科研实体机构。肩负着推行“强基础、强链群、强引擎、强团队”的“四强”发展战略,以及推进“智能+、绿色+、健康+、国际+”的“四+”转型路径的战略使命,努力建设成为学校学科链群融合试验区、人事改革先行区、引擎带动示范区。
目前,交叉院充分依托学校“建筑科技”学科链群的特色优势,积极探索传统学科在“四+”转型路径上的学科交叉点,设立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文物保护科技、韧性城市规划工程、黄土科学与工程技术、固废全量资源化工程应用、西部绿色智能建造、国防建筑科技等交叉研究方向。其中,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院、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黄土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固废全量资源化工程应用研究院已揭牌成立,并先后柔性引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达良俊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柴晓明教授、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综合减灾技术委员会主任、科罗拉多大学终身教授Hossam Mahmoud、全国勘测大师郑建国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潘爱芳教授等多名学科带头人,能为青年学者在学术成长中提供指导与帮助。交叉院拥有独立的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可为打造高素质交叉学科人才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交叉院将通过设立交叉创新基金、举办交叉创新论坛、组建交叉导师组以及共建地方研究院等工作举措,引领交叉研究方向,营造交叉学术氛围,促进校地交流合作,进而培育出更多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和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三、招聘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身心健康。
(二)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毕业并获得相应学位。
(三)符合招聘岗位要求,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拥有跨学科理解能力和科研团队合作意识。
(四)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四、研究方向及招聘专业
(一)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招聘学科: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可持续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林业工程(森林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等。
(二)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院
招聘学科:考古学、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文物保护、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城乡规划学、历史学等。
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古迹遗址保护利用规划与工程设计研究、木结构古建筑抗震与保护修缮技术研究、岩土类文物结构稳定性研究、彩绘壁画与雕塑艺术技艺研究、文物保护材料研发、文物保护立法研究等。
优先录用: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或具有留学背景,能够翻译编撰文物领域相关文献著作。
(三)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
招聘学科: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土木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科学与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城乡规划学等。
优先录用:熟悉韧性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有综合风险评估、城市韧性度评价研究经历;或熟悉洪水、山洪、城市内涝分析建模并能独立完成计算分析;或熟悉城市抗震韧性理论与方法,有韧性城市设计地震动参数、结构的韧性体系与功能恢复、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恢复及韧性提升、抗震韧性城市评价和设计研究经历;或熟悉城市基础设施(建筑群、交通网、水网、电网、通信网等)在多灾害(地震、洪水、火灾等)作用下的建模分析,并能完成灾害下基础设施的计算分析和相关数据处理;或熟悉R,Python,Matlab,C++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或有ArcGIS,QGIS,Mapbox,SuperMap等GIS相关软件开发经验。
(四)黄土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
招聘学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冻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土遗址保护。(注:主要研究方向均需和黄土相关)
(五)固废全量资源化工程应用研究院
招聘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等。
(六)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研究院
招聘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隧道方向)、岩土工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智能建造等。
(七)建筑科技前沿研究中心
招聘学科:建筑科技学科链群相关学科。(说明:研究方向/成果可以融合、支撑及提升建筑科技前沿研究及应用的各个学科方向,均可提交简历。)
五、招聘人才类型及待遇
(一)讲席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内外顶尖人才。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400万元;科研费1500~2000万元;年薪100~150万元;办公用房50平方米。
(二)高层次人才
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有任职经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取得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能全职来校工作,年龄不超过55周岁。
1.长聘教授
Ⅰ类:具有教授任职资格,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有突出成就,受到业界公认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一)。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350万元;科研费1000~1500万元;年薪80~100万元;办公用房30平方米。
Ⅱ类:具有教授任职资格,与上述Ⅰ类所列人才水平相当,有相应实力与潜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300万元;科研费500~1000万元;年薪70~80万元;办公用房30平方米。
2.准聘教授
Ⅰ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任职资格,在国家重点研究领域崭露头角,获得较高学术成就,具有创新发展潜力和较大社会影响的国家青年专家和地方领军人才。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250万元;科研费200~400万元;年薪50~60万元;办公用房20平方米。
Ⅱ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任职资格,与上述Ⅰ类所列人才水平相当,有相应实力与潜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200万元;科研费100~200万元;年薪40~50万元;办公用房20平方米。
3.长聘副教授
Ⅰ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任职资格,在所从事科研领域中获得较高学术成就,具有创新发展潜力和一定社会影响的省级青年专家。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100万元;科研费60~80万元;年薪30~40万元;办公用房8~10平方米。
Ⅱ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任职资格,与上述Ⅰ类中所列人才水平相当,有相应实力与潜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40~60万元;科研费40~60万元;年薪25~30万元;办公用房8~10平方米。
(三)优秀青年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的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后出站人员年龄可放宽至36周岁。
1.准聘副教授
国内外高水平博士后或学术成果特别突出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20~40万元;科研费20~40万元;年薪20~25万元。
2.师资博士后
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提供如下待遇:年收入20~25万元,科研费5万元,享受科研工作室、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出站入职后,配套安家费及购房补贴5~100万元,科研费5~80万元,年薪12~40万元。
3.助理教授
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员,符合学校师资选聘要求。提供如下待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5~20万元;科研费5~20万元;年薪12~20万元。
六、应聘流程
1.交叉院对应聘人员审核、考察,报学校备案或审议后报学校审定;
2.学校确定、公示引进人选,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签订聘用合同。
七、联系方式
简历同时投递至:jccxyjy@ xauat.edu.cn/zhaopin@xauat.edu.cn
联系人:庞老师/陈老师
办公电话:029-82202096
手机:13289277609/13759885710